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新闻公告
“普定站“正式批准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作者: 普定站 更新时间: 2021-11-24

    10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布《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我所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被正式批准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国家野外台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定作为全国科技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我国岩溶分布发育规律及其改造利用》中4个喀斯特典型研究区域(山西娘子关、贵州独山、贵州普定、广西都安)之一,自1975年开始就已经开展观测研究工作,且是自“五五”时期“岩溶会战”至今唯一开展喀斯特观测研究未曾中断过的地区。至今积累了长达近40年的观测数据,记录着我国南方喀斯特高原表生过程环境变化(如石漠化土地退化和植被恢复)信息。200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贵州省科技厅基于长期定位开展喀斯特观测科学研究、应对我国气候变化、西南石漠化治理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需求,在普定原有工作基础上共建普定站。2014年7月,经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评定,普定站正式成为CERN台站,2017年获批水利部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普定站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县城北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26°22’07’’,东经105°45’06’’,地处贵州高原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区,是我国南方喀斯特是全球三大喀斯特地貌连片分布区的核心区域,代表着南方喀斯特的典型区域。普定站根据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特点,以普定县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小流域,通过对不同尺度、多类型与不同人类活动干扰方式下喀斯特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长期监测与控制实验,揭示贵州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探索在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背景下生态系统的自维持机制与主要限制因子,预测生态系统的演替趋势,构建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探索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自然和人工修复的途径和机理并进行示范,为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38号-58
Email: pdf@cern.ac.cn TEL:010-64889267 技术支持: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